桂平市一职欢迎您!学校代码:364500013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级)
点击次数:25   时间:2025-09-19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级)

 

 

 

 

 

 

2025年8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

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教育部、广西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计算机应用(71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全日制)。

四、职业面向


序号专业名称主要就业岗位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
名称类型等级颁发单位
1计算机应用文员、平面设计、行政助理、
    计算机外设及计算机网络运行、
    维护和管理、网吧技术。
《计算机等级》《下一
    代互联网(
IPv6
    搭建与运维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
(初级)
职业资格证初级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IT 行业、工商企业、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系统软件的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

4.具有熟练的文字录入技能,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会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5.具有常用工具软件、组网技术和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应用技能、有中小型网络的搭建、配置和维护的应用技能;

6.具有使用专用工具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制作的技能;

7.能够使用软件工具设计网页,具有Web网页的制作技能;

8.能借助字典或者字典软件阅读一般的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9.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10.了解IT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具有学习能力;

11.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序号

能力模块名称

各能力模块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各能力模块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

1

 基本素质和能力

1. 职业素养与品德: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与法治规范,理解劳动教育内涵,树立安全生产与责任意识。
  2.
 文化与身心基础: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应用能力,具备体育技能与心理调适方法,了解中外历史与艺术通识知识。
  3.
 沟通协作:能通过书面文档、口头汇报清晰表达观点,具备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

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治)

2

 一般职业能力

1. 计算机基础操作: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能组装硬件、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排查基础故障。
  2.
 办公自动化技能:精通   Office 高级功能(复杂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设计),文字录入速度60   字 / 分钟,准确率95%
  3.
 信息处理与安全:能通过网络获取、筛选信息,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遵守信息安全规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及文字录入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教育

3

核心职业能力

1. 数字媒体设计能力:
  - 能使用 Photoshop/CorelDRAW 进行图像处理、矢量图形设计及广告制作;
  - 掌握网页制作(HTML/CSS/JS)、二维动画(Flash)、数字影音编辑(Premiere)技术,独立完成多媒体作品。
  2.
 网络技术能力:
  - 能配置交换机 / 路由器,设计小型网络拓扑,搭建   DNS/Web/FTP 等网络服务;
  - 诊断网络连通性故障,维护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
  3.
 程序设计能力:掌握 C 语言语法、数据结构与算法,能编写可调试的结构化程序,实现基础功能模块。

图像处理 Photoshop、图像处理 CorelDRAW、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C 语言程序设计

4

综合职业能力

1. 跨技能整合能力:能整合办公软件、编程、设计、网络技术完成综合性项目(如企业官网设计、数据可视化报表自动化)。
  2.
 职业场景适应能力:通过岗位实习,熟悉计算机应用、网络维护、数字媒体设计等岗位流程,独立完成文档处理、设备巡检、海报设计等任务。
  3.
 技术拓展与创新能力:
  - 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电路分析、元件焊接),调试简单电子电路;
  -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技术优化点,提出流程改进方案(如办公自动化脚本、设计效率提升工具)。

岗位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录入强化训练、专业核心课综合项目实训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学时数

1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及文字录入技术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高级功能、复杂文档排版、数据处理及文字录入技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高级操作,提升文字录入速度与准确率。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办公软件操作(如文档排版、数据处理)、文字录入速度(如每分钟字数)及准确率。

126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涵盖计算机硬件组成、组装流程、操作系统安装、故障检测与维修。要求学生掌握硬件组装技能,能独立安装系统并排查常见故障。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流程、故障诊断步骤及维修报告撰写。

72

3

图像处理 Photoshop

包括 Photoshop 软件操作、图像编辑、图层应用、特效制作及创意设计。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能完成图像处理、海报设计等任务。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软件操作(如图层混合、滤镜应用)、设计作品创意及完成度。

144

4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原理、配置方法及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能设计简单网络架构并排查故障。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设备配置操作、网络拓扑图绘制、连通性测试及故障解决能力。

72

5

网页制作

包含 HTML、CSS、JavaScript   基础、网页布局、动态效果实现及网站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网页开发技术,能独立制作功能完整的网页。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代码编写(HTML/CSS/JS)、网页布局效果、动态功能实现及项目演示。

72

6

图像处理 CorelDRAW

包括 CorelDRAW 软件操作、矢量图形绘制、广告设计、排版技巧。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能完成矢量图设计、商标制作等任务。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软件操作(如路径绘制、对象编辑)、设计作品创意及输出质量。

54

7

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音视频采集、剪辑、特效制作(如 Premiere/After Effects)及合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编辑流程,能完成短片剪辑与特效制作。

考核形式为考查,考核软件操作(如素材剪辑、特效添加)、作品创意及输出格式正确性。

72

8

网络操作系统

涵盖 Windows Server/Linux 系统安装、用户管理、网络服务搭建(DNS/Web/FTP)及安全配置。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管理技能,能部署和维护网络服务。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系统安装操作、服务搭建流程、用户权限配置及安全策略设置。

36

9

C 语言程序设计

包括 C 语言语法、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程序流程控制及调试技巧。要求学生掌握编程思想,能编写逻辑正确的程序并调试排错。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代码编写(语法正确性、算法实现)、程序调试过程及功能测试报告。

198

10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TCP/IP)、局域网技术、网络协议、设备原理及安全基础。要求学生理解网络原理,具备网络规划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网络概念、协议分析、设备工作原理及简单网络方案设计。

108

(二)专业限选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学时数

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元件识别、模拟 / 数字电路设计、焊接与调试。要求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原理,能完成简单电路制作与测试。

考核形式为考查,考核元件识别、电路计算、焊接操作及电路调试结果。

198

2

二维动画制作

涵盖动画原理、角色设计、关键帧制作、中间画技术(如 Flash/Toon Boom)及短片创作。要求学生掌握动画制作流程,能完成简单动画短片。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软件操作(如帧动画制作、补间动画)、角色设计及动画作品完整性。

72

3

录入强化训练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英文输入法优化、盲打训练、多文档快速录入及错误校正。要求学生提升录入速度与准确率,适应高强度文字处理需求。

考核形式为考试,考核录入速度(如每分钟字数)、准确率(错误率)及复杂文档处理能力。

90

 

 

(三)综合实训课程。

顶岗生产实习。

(1)实习内容: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的实习,主要学习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积累专业操作经验,培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实习时间: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在第三学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生产实习。

(3)实习地点:学校合作办学单位、IT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机房等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适应的岗位。

(4)考核要求: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5)组织管理:

①制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签订顶岗生产实习协议。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对实习的岗位和要求以及每个岗位实习的时间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书必须明确学生劳动保险的投保人。

②落实实习前的各项组织工作。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和家长会做好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提出具体的实习纪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家长签订书面实习协议。在同一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如超过20人,学校要安排不少于1名以上的专职人员到实习单位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学生数如超过100人,学校派出的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少于2人。实习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师傅担任指导。

③加强实习管理。学校要设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实习点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校实习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职责:管理实习生、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向学校汇报等。

学生要定期写出实习情况书面汇报交实习专职管理人员。

④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6)安全保障措施:由学校与实习单位一起落实,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操作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必须具有安全保障,学校一律不得组织未办理劳动保险的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2025级)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总课时

实践课时

考核形式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9

考试

必修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9

考试

必修

哲学与人生




2



36

9

考试

必修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9

考试

必修

语文

2

3


3

3


198

66

考试

必修

数学

2

3


3

3


198

66

考试

必修

英语

2

3


3

3


198

66

考试

必修

信息技术

1






18

6

考查

必修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144

128

考查

必修

中国历史

1






18

6

考查

必修

世界历史


1





18

6

考查

必修

安全教育




1



18

8

考查

必修

就业指导





1


18

10

考查

必修

劳动教育

1

1


1

1


72

68

考查

限选一门

艺术(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形体)

1






18

10

考查

小计

14

15

实习

15

15

备考

1062

476


专业核心课

必修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及文字录入技术

4

4





144

115

考试

必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4






72

58

考试

必修

图像处理Photoshop

4

4





144

115

考试

必修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4






72

58

考试

必修

网页制作




2



36

29

考试

必修

图像处理CorelDRAW




2



36

29

考试

必修

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




2



36

29

考查

必修

网络操作系统


5





90

72

考试

必修

C语言程序设计




3

4


126

101

考试

必修

计算机网络基础




4

5


162

130

考试

核心课小计

16

13

实习

13

9

0

918

734


专业选修

选修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2

4


108

86

考查

选修

二维动画制作


2





36

29

考试

选修

录入强化训练





2


36

29

考试

选修课小计

0

2


2

6

0

180

144


岗位实习

必修

岗位实习



540



12

540

540

考查

合计

2700

1894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能较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工作认真负责,善于表达沟通,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德才兼备;

(3)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4)熟悉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和中职教育规律,能提出专业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教学管理能力;

(5)具有一定的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或通过相关企业培训并认证合格;

(6)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与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岗位技术能力提升要求;

(7)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确立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8个实训室。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应建立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创造与企业岗位相近的实训环境,并配备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关软件配套设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 80%以上。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及学校教材选用制度,择优选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优先选择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省(市、自治区)重点教材,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

2、图书文献配置

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关的纸质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资料,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环境,保证教师与学生能通过校园网络即时获取各项教学资源,开展备课、学习、实训等教学活动。

3、数字资源配置

鼓励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数字化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文件、典型案例、政策法规、音视频讲解、图片库、习题与试题库、职业资格考试信息等。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遵循“必须”和“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力。

2、专业技能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应遵循“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原则,并按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就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根据课型、基于学情,选择“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打造特色高效课堂。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实训设施,采用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岗位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如下:

示范教学法:以双导师的示范性操作为主,主要适合实训类课程;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工作流程实现教学,主要适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案例/项目教学法:通过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实现教学,主要适合集中实训课程。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业兼职教师质量等。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由学校、学生、社会三方实施教学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等。提倡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第三方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专业性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习实训效果评价方式

企业实训、实习的评价要以企业评价为主,吸收岗位评价标准,听取企业指导教师的意见,增加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内容。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考查相结合、多种实习实训项目备选考核、实习实训项目熟练程度考核等形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考核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中要增加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载体、教学过程、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参考进行。

(六)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2、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室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总学时不低于2700学时,经考核成绩合格,允许毕业。

 


2025级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TAG标签:
相关信息
  • 招生联系方式

    李老师:19978533012  李老师:19978523733

    莫老师:19978537398    0775-3506358

    学校地址:桂平市区南郊    邮编:537200

    交通路线:乘车到兴桂路桂平市一职路口下车,步行300米到学校门口。

  • 微信

    微信公众号:桂平市一职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桂平市一职

(点击复制关注微信公众号)

  打开微信